她是一名普通的监狱人民警察,大学所学的是心理学专业,自从穿上了警服,一直希望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那些心灵迷失方向的人。她主动放弃在机关工作,下到基层与服刑人员面对面地开展心理矫治,为她们解开心结,帮助她们积极走向新生,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实现人生理想。她,就是江西省女子监狱六监区副教导员胡佩燕。江西以她个人名字命名的心理矫治室——“佩燕心桥屋”,如今开展个别心理咨询2300多例,团体辅导280多场,她用法治教育为囚子们点亮了一条“回归路”。
◎胡佩燕,女,1984年10月出生,江西省女子监狱六监区副教导员。从警7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江西省司法厅直属系统“十佳”共产党员、全省监狱系统心理矫治标兵等称号,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胡佩燕约谈服刑人员并了解其心理状况
探索监狱心理矫治新模式
“得知监狱基层警力紧张,本人申请回监区工作,请领导批准!”2010年春节后,一张字迹娟秀、内容简洁的报告放在了女子监狱政委的办公桌上,申请人是刚调入机关不到一年的胡佩燕。参加工作不满3年,就因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调入教育科,现在却要放弃机关舒适的环境,选择基层的“三班倒”,在旁人看来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决定。
然而,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她深知,只有下到基层,与监狱的主流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随时为服刑人员解开心结,帮助她们积极走向新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人生理想。
2011年8月,监狱成立了以胡佩燕个人名字命名的心理矫治室——“佩燕心桥屋”,着力开展疑难案例会诊、危机干预等工作。胡佩燕深知责任重大,积极探索监狱心理矫治新模式。胡佩燕先后自费参加过催眠疗法、箱庭疗法、九型人格、认知疗法等多种心理团队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她创新开展的团体辅导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受到了服刑人员的普遍欢迎,在全监得到推广。
“佩燕心桥屋”成立以来,共开展个别心理咨询2300多例,团体辅导280多场,胡佩燕用她的专业、敬业帮助一个又一个服刑人员走出人生的低谷,找到新生的方向。
有1%希望就要付出100%努力
“来了不到10天,都发病81次了,医生说是癔症,可就是不吃饭、不喝水、不服药,我们都没辙了,胡教你快去看看吧。”2014年,刚调任六监区副教导员,胡佩燕就接到个“烫手的山芋”。
癔症,依靠目前的医疗手段是难以根治的,放弃吗?不,胡佩燕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那百分之一的希望。
她连夜研究黄某的档案,发现黄某曾两次因盗窃被劳教,但都因病被取保候审。胡佩燕分析后推断,其存在“发病就能出狱”的思想,导致心理暗示引发频繁发病。于是,她耐心向黄某讲解政策和病情,引导她放弃借病出狱的错误思想。同时,向监狱申请,专门安排了一间监舍作为治疗场所,积极采取药物控制和心理治疗。
为了不间断地做好该犯的心理矫治,胡佩燕毅然将刚满周岁的双胞胎女儿送往武汉的婆婆家,一门心思地沉到监区开始了漫长的矫治工作。
终于,一年的陪伴和关心,一年的坚持和努力,黄某从无动于衷到百感交集,从拒绝治疗到配合治疗,癔症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发病次数由每月一百多次降低至偶尔发作一次,身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正常参加学习改造了。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胡佩燕在工作岗位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上,按照工作计划,每个月都要去每个监区上一堂大课,让更多的女性服刑人员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运用一些方法自我调适。
“在我们监狱有较大部分的女犯文化程度比较低,起初对上心理课很排斥,怕别人认为自己有神经病,通过宣讲后,她们渐渐懂得了心理方面的常识,主动向民警提出心理约谈申请,讲述心里的疙瘩,效果还是十分明显。”胡佩燕说。监狱还组建了服刑人员的心理互助园,让她们之间相互倾诉、相互帮助。
胡佩燕介绍说,每一名女犯在新生前,监狱要为其做一次出监评估,了解其有无对社会有仇恨的情绪,对新生回归社会的生活有无焦虑的情绪。如果发现有,民警要及时开展心理矫治,争取消除她们心中的不良情绪,同时还要向建立无缝对接的当地司法所出具一份“诊断报告”。
胡佩燕常感慨,当好一名监狱民警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当好一名执法者的角色外,还要扮演服刑人员的家里人、朋友和老师。在家里,还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家庭角色,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没有孜孜不倦的态度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是干不好这份工作的。
获奖感言
法治人物这个称号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我会一如既往地捍卫从警时的誓言。今天,这个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也是对全省监狱警察的肯定与鼓舞。我作为江西省监狱系统的一份子,只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履行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应尽的职责。
监管改造工作是法治江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监狱工作琐碎而复杂,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日复一日的辛劳付出。面对那些最无助和最迷茫的人,我要做的就是通过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那百分之一的希望。
我将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践行“忠诚、奉献、公正、专业”的江西监狱警察精神,恪尽职守,不辱使命,让迷途的囚子扬起新生的风帆!
◎文/记者徐小勇 ◎图/记者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