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辉始终奋战在一线(图/受访单位提供)
“着一身藏青蓝,护一方百姓,守一生平安!”这是对徐春辉从警34年的真实记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担任铜鼓县公安局第一任法制科科长的“把关人”,到后来担任派出所所长创新治安联防机制,无论在哪个岗位,徐春辉都用专业、敬业、奉献书写对警察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文/胡婷 记者张文娟
“只要秉公执法就无所畏惧”
“打心里说,我十分热爱并珍惜这份工作。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能够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看到群众高兴了,我们心里也十分欣慰,非常满足,再苦再累都值得。”谈起自己的工作,徐春辉仍旧充满激情,眼里满是对警察事业的信仰和忠诚。
今年是徐春辉从警第34个年头,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光荣退休了。34年里,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用忠诚担当让“藏青蓝”永不变色。
1992年,铜鼓公安局撤销预审科,委派徐春辉组建成立法制科,作为第一任法制科科长,任职2年期间,都被宜春市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1993年更是被省公安厅评为基层法制先进单位。
1993年,为了确认一起入室抢劫命案的侦查方向,他无惧炎夏暴晒后的恶臭,坚持跟随法医到现场开棺验尸,掌握第一手资料。命案必到现场,不局限于做事后“分析员”,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最终快速将该案件侦破。
“不讲情面、不讲关系、只讲法律。”这是他在法制科的工作原则。据统计,徐春辉在担任法制科科长的两年里,他经手近120余起行政案件、40余起刑事案件,无一差错。
身正不怕影子斜,徐春辉常说:“在办案中,打击违法犯罪,必然会得罪一批人,甚至可能受到威胁报复,但是只要坚持秉公执法,就无所畏惧。”
与群众共同守好乡村安全门
你也许没有听说过“户长制”,但是在铜鼓县高桥乡这是家喻户晓的一项治安联防创新机制。创立这一机制的人正是徐春辉。
1996年,徐春辉到高桥派出所任所长。期间,徐春辉走访发现,该乡的治安问题比较多。为此,他提议并发动村组干部成立了治保中心“户长制”,即行政村有主任,自然村有户长,警民联动加强日常巡逻防控及排查纠纷,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乡镇、村里最新的治安动态。
同时,他主张设立治安公示牌,定期更换防盗抢骗、黄赌毒等相关预警内容,时常和户长巡逻至群众家中,提醒群众切勿沾染当时风靡乡村的六合彩赌博。
“这一机制的设立,打通了警民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让公安工作推行落实到家家户户。”徐春辉说,这项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随后多年高桥乡综合治理工作均获得全县第一名。
用敬业专业书写忠诚与热爱
30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徐春辉都用敬业、专业写就对警察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2019年,全省旅发大会主会场地设在铜鼓汤里景区。面对国内外的游客即将纷至沓来,于铜鼓公安来说则是一场安保硬仗,来不得半点差错,必须万无一失。于是,制定全省旅发大会安保方案的重任再次落到老民警徐春辉身上。
为了确保大会安保工作万无一失,徐春辉每天顶着烈日从汤里步行至大塅,从大塅步行至三都,最后走回永宁镇,一步一个脚印了解沿途治安状况,行走中,他带着本子登记下来警力部署最佳点位。前后连续一个月的加班加点,让这份无可挑剔方案,落实到了大会的成功举行。
1997年受冰雪灾害影响,担心群众受灾的徐春辉和高桥乡党委书记、乡长、武装部部长冒雪步行几十里至花山才能乘车至高桥村上,手脚受冻的他们在了解到村民受灾情况后,即刻发动干部给予物资等支持,老百姓深受感动连声感谢。1998年,高桥暴雨山洪来袭,一名60多岁的老人在多番劝说后仍然不肯搬离,徐春辉一步步走在齐肩水中,把老人从淹没的瓦房里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