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公安局浔阳区分局三里街派出所一楼的户籍室很小,但这里却是整个派出所最热闹的地方。每天一开门,户籍民警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有群众办事时,解答群众疑问、介绍户籍政策、办理户籍等业务;空闲时,整理群众提交的材料、整理完善户籍资料、联系群众补充资料等。仅2020年,三里街派出所就办理户口迁移2672人次、户口项目变动业务1758项、身份证1352张……获得百姓赞誉。
◎文/图 王璇 记者周浔
为群众办事
“就是再难,也要让孩子上学”
“你好,这是我姐夫请我代送的锦旗。他们一家人在南京赶不回来,请你们一定要收下!”2月10日一大早,三里街派出所辖区居民陈先生就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 赢得百姓心”的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2016年11月,家住三里街的汤先生夫妻俩收养了一名男婴。由于没有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及收养证明,也无法联系到小孩的亲生父母,加之夫妻二人对收养儿童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故而一直没给孩子办理户口。
近年来,汤先生一家住在南京。眼看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夫妻俩只得赶紧乘火车赶回九江,向辖区派出所求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三里街派出所分管户籍工作的副所长王卫民也犯了难。所里从未给收养的孩子办理过户口,该怎么办呢?“群众事情无小事!”所长陈钢听说此事后,拍拍王卫民的肩膀说:“就是再难,我们也要让孩子上学!”
考虑到汤先生一家人在外地,所里将程序全部简化。“除了抽血取证非得汤先生回来外,其他的业务我们都帮忙跑腿,或者请汤先生指定的亲戚代为办理。”王卫民告诉记者。
今年2月,汤先生的孩子办好了户口。
高效热情服务获赠锦旗
同月,李先生向三里街派出所送来一面写有“人民卫士 一心为民”的锦旗,感谢三里街派出所高效、热情的服务。
事情还要从2006年2月说起。那年,李先生夫妻俩在家门口捡到一名弃婴。好心的李先生当即报警,可当民警准备把孩子送往福利机构时,李先生却劝说儿子收养这个孩子,让孩子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成长。
此后,因为李先生一家没有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和领养手续,上户口的事只能一拖再拖。眼看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李先生急忙来到三里街派出所户籍室咨询孩子上户口的问题。
王卫民再次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别看只是上户口。可我们没跑10趟,也跑了七八趟!”指着办理户口所需要的材料,王卫民说道。所里的民警积极与当地计生、民政、医院等部门沟通联系,在补办手续过程中尽量减少李先生的奔波次数。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不久前,李先生的孩子顺利上了户口。
帮4名“三无救助人员”上户口
“九江市公安局浔阳区分局三里街派出所:由于救助站是临时收养机构,无法对长期滞留人员进行稳定性救助。经市民政局协调,将党福甲、党福乙、党福丙、党福丁四人转入市社会福利院,按照“三无”人员进行安置。按照户籍辖区管理,特向贵所申请对以下四人进行落户。请按规定予以办理”。“九江市社会福利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经我所调查、走访,对相关人员的问询笔录及在全国求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查询比对结果、人口信息库中无重记录,同意党福甲、党福乙、党福丙、党福丁四人办理户口实录”。
党福甲、党福乙、党福丙、党福丁4人系历年来各基层派出所等单位送到九江市救助站接受救助救治的社会流浪人员,其中滞留时间最长的将近7年。因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他们无法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也无法获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享受医保、低保等惠民政策。
2020年年底,九江市社会福利院负责人找到三里街派出所,希望派出所能为他们办理户口。
据悉,这4人每人落户需要的材料足足有10多页,而这些材料全是所里民警一趟趟跑出来的。今年1月,三里街派出所民警将这4名“三无救助人员”的户口本发放给福利院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