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明(中)在牛栏查看
本报讯 易志刚 首席记者刘宇琦摄影报道:50岁的李金海,如今是村里的养牛大户。33头肉牛是李金海从村合作社承包的,采取“承包”方式,让他解决了资金难题,也实现了致富。这个脱贫致富“舞台”是宜春市袁州区检察院搭建起来的,他和驻村第一书记易春明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村里的“名人”
易春明算得上是模山村的“名人”。2019年3月,他来到慈化镇模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说实话,易春明当时心里也没底,彼时他妻子工作地点距离较远,双方父母要上班帮不上忙,他只能把一岁半的儿子带来村里,一边工作一边照看。
白天,易春明把儿子托付给村民照看,晚上把儿子带回村委会跟他住。刚开始时,易春明不太放心,会偷偷去看儿子。时间稍长,儿子和叔叔阿姨及周边邻居都熟了,看到爸爸路过也不哭了。
发动农户成“合伙人”
有一天,易春明打开一个App,指着画面开玩笑地对儿子说:“这是爸爸养的牛。”看着牛圈里满满当当的牛,小家伙兴奋地说:“爸爸,我要去看牛牛!”
那是村里的扶贫产业养牛基地。此前,易春明和同事一起想办法、找门路,研究产业发展方案。而后,袁州区检察院增加资金投入到30万元,并且建立了“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易春明和村干部、合伙人先后到湖南、高安等地购买优质肉牛。
李金海是模山村农户勤劳致富的一个缩影。易春明根据其劳动能力与养殖经验,为他制定了养牛计划。检察院和村委会“搭台”,农户“唱戏”,李金海迅速扩大牛栏规模,从最初零散养殖几头小牛发展壮大到30多头肉牛,年均增收近10万元,成了村里的“牛大王”。同时,养牛产业每年也给合作社带来6万元收入,2019年、2020年合计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5.71万元。
直到2020年9月,儿子才结束每周跟着易春明下乡的生活。同年年底,模山村建档立卡户58户214人全部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