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访民情解民忧
本报讯 熊伟健 辰光 记者廖世杰摄影报道:“刘书记,去年我儿子税后收入达10多万元,家里没什么困难了。这些年,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的帮扶。”3月23日,记者来到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时,脱贫户赖训路正与赣州市委政法委驻村第一书记刘光辉交谈。
“庾岭夜话”问困难听意见
2016年,土生土长的湖南“伢子”刘光辉来到了分水坳村。为了尽快熟悉情况、理清思路,刘光辉经常组织开展“庾岭夜话”活动,利用晚上时间,带领镇村干部深入村组、屋场召集群众开会,问困难、听意见。
“虽然思想上有些准备,但是当时这里的贫困状况仍然超出我的预判:2个小组没有通村公路;村集体经济空壳……”刘光辉告诉记者。
面对诸多困难,刘光辉没有退却。刘光辉从发展集体经济入手,深入市场调查行情,听取群众意见,筹集280万元兴建了一座装机容量为400KW的光伏扶贫电站。这个电站并网运行至今已产生发电收益150多万元;在新城工业小区兴建一栋占地1000平方米的村级标准厂房,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租赁收益16万元。这两个项目产权均归村集体所有,2020年前产生的收益都用于帮扶贫困户脱贫。
带领村民堂堂正正奔小康
刘光辉刚驻村时,村委会门口几乎每天都会聚集一群人,他们要求纳入贫困户、办理低保或临时救助,还有人怀疑村干部谋取私利。
“‘等靠要’思想一定要扭转,我们的工作要敢于晒出来,接受群众监督,大家都把腰杆挺起来,堂堂正正奔小康。”刘光辉耐心向群众宣讲政策,专门安排时间接待群众来访。
贫困户赖训路妻子患病致残十多年,需要他在家照顾,不能外出务工,而儿子正在读大学,学费、生活费难以为继。生活的重担让他患上了抑郁症。
了解赖训路家的情况后,刘光辉帮他申请了低保,落实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农业产业奖补;帮他贷款5万元入股本地一家优质企业,每年分红3600元;帮他在屋顶建了一个光伏电站,每年发电收入4500元;帮他儿子办理了生源地贷款,解决了上学的后顾之忧;让赖训路在村里做保洁员。
赖训路说:“扶贫干部都这么用心帮我们,我们更应该勤快做事。”记者了解到,2016年,赖训路一家可支配收入为18960元,2020年达到148041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