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8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救援力量、社会联动单位等在永修县举行“浔城砺剑·2022”黄金72小时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
演练情景设定为:九江市永修县艾城镇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中艾城镇原九江氮肥厂生产厂区建筑倒塌,大量人员被埋压,当地政府启动Ⅱ级响应,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地震灾情报告后,立即调派力量,实施跨区域增援。
车辆破拆救援
徒步5公里跨区域增援
5月6日8时30分,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地震灾情报告后,立即启动Ⅱ级响应,对灾情进行分析研判,制定作战方案,按照“一键式调度、模块化开进、专业化救援”的作战力量编成,实施跨区域增援。
8时31分,指挥员下达命令后,由100名消防救援人员组成的地震重型救援队和战勤保障队、应急通信队、政工宣传队迅速集结,驾驶20辆各类消防救援车、携带4条搜救犬、5800余件套器材装备向“灾区”行进。与此同时,永修县消防救援大队出动,派出无人机对震中进行高空航拍,侦察受灾情况。
“通往震区的道路全部损毁,车辆无法通行。”抵达永修县城后,前方指挥部向各队发出徒步集结指令。
此次演练实行消防救援人员全封闭连续作业,每名救援人员不仅要随身携带重达30公斤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生活物资,还要将总重量达几十吨的装备器材运到救援现场。
徒步行进以5人一小组为单位,利用便携式小型燃油动力山地车,携带救援、医疗、保障、通信等装备器材,穿过陡坡、山地、乡间小路。经过5公里跋涉,各路人马陆续抵达“震中”,随后,救援人员进行力量分组,一组迅速安营扎寨、对接情况、检查装备器材,一组立即投入救援。
全面检验各项救援技能
灾害现场设置10个操作区域,依据每个操作区域特点设置有营地搭建、废墟搜救等20个作业科目,全面检验救援专业队徒步行进、探测、搜索、破拆、起重、顶撑、救生等各项救援技能。
5月6日14时,搜救小分队接到了前方指挥部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搜索被困人员。搜救分队带着搜救犬和雷达生命探测仪等探测设备对废墟、建筑坍塌区域进行表层大面积搜救以及深度生命迹象探测,定位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为营救小组提供救援方位。
此次演习全新亮相的动中通卫星指挥车、宿营车、餐车、淋浴车、发电照明车、救护车等组成了具备作战指挥、住宿餐饮、卫勤医疗、供水供电、网络通信等功能的后勤保障区,在现场为救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信保障分队综合运用“卫星+专网+公网+自组网”的融合通信手段,建立前方指挥部通信链路,搭建通信指挥平台,实现可视化调度指挥体系。同时,启动联动机制,调集社会通信保障力量共同参与通信保障工作。
此次演习还首次创新给每名队员身上都配备了5G单兵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与前方指挥部视频传输、语音通话,定位行动轨迹。
为救援人员补充“精神食粮”
为更好地做好战时政治工作,各队战时政工小组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在演练中的“生命线”作用,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悬挂宣传标语,带领党员带头在请战书上签字,营造出浓厚的战地政治氛围。前线政工组在任务间隙、徒步行进期间不间断地用扩音器为消防救援人员加油鼓劲,有的在任务间隙为消防救援人员开展心理疏导,为消防救援人员补充“精神食粮”,真正做到队伍奋战在哪里、思想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消防救援人员正在‘震中’地区搜救被困人员。”在搜救现场,宣教人员一边视频直播,一边与网友互动,向社会各界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过硬的综合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此次直播共吸引了10万网友在线观看。
◎文/图 杜瑞赟 记者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