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泰和县螺溪镇的“幸福茶馆NO.001”里,茶友们端起搪瓷杯,撇开浮沫,热气袅袅,一场“法治课堂”在此开讲。
记者了解到,泰和县有20家“幸福茶馆”,村干部是“店小二”,茶馆里说的唱的,都跟法治有关。
“幸福茶馆”法韵浓
“小茶馆”成普法新阵地
1月13日正逢赶圩日,雨过天晴,螺溪镇上人头攒动,大家在集市上置办年货,热闹非凡。
忙活完,螺溪人通常会去茶馆喝一壶茶。螺溪镇茶馆文化始于唐代,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便爱聚在茶馆里跟邻里乡亲谈农事、话家常。
“我们想,何不利用螺溪人爱喝茶的特点,将‘法治课堂’搬进茶馆,召集村民定期来学法呢?为此,我们在现有茶馆的基础上,建设了‘幸福茶馆’。”泰和县司法局普法股负责人赖珺一边介绍,一边将车开向目的地——“幸福茶馆NO.001”。
目前,泰和县有20家“幸福茶馆”,螺溪镇的“幸福茶馆NO.001”是最早的一家。走进茶馆,四张桌子,十几把椅子,每桌都坐了十来位茶友,他们大多是村里的老人。桌上摆着五道零食,茶友们边喝茶边嗑瓜子,眼睛都齐齐望着站在讲台前的人。
“辛苦了一年,荷包变得鼓鼓的,这个时候要小心电信网络诈骗,一些不法分子会假冒亲友、公司领导等身份,来骗取你的钱财。”螺溪司法所干部肖俊良正在宣讲“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这天,螺溪司法所邀请了普法宣讲团和螺溪镇法律顾问,为村民们准备了三堂普法课。
“我之前就遇到过电信网络诈骗,骗子说我在赣州的一家医院看过病……把我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都报出来了!”螺溪镇退休教师胡女士介绍。在肖俊良宣讲完后,胡女士便找他帮忙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胡女士的孩子都在外地上班,平时家中只有她一人。茶馆有活动,她多半会参加,一来解解闷,二来增长法律知识,“下载这个App有必要,能进行诈骗预警。”胡女士说。
架起干群“连心桥”
“法治课堂”结束后,村民们向在场的法律顾问周新兴律师咨询法律问题。“我有两亩确权的林地被别人占用了,我该怎么要回来?”“我前不久买了辆二手车,发现车表上的里程数和之前卖家说的相差5万公里,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周新兴对村民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肖俊良告诉记者,在“幸福茶馆”,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上演,他们会常态化组织片区民警、“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综治干部、司法员、文明实践员等深入全镇各村(社区)“幸福茶馆”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普法课堂”“民嘴讲堂”“好人故事会”等深受村民的欢迎。
“幸福茶馆”还是了解社情民意的场所。正在喝茶的王大爷告诉记者:“邻里街坊难免会有摩擦,在茶馆喝茶的时候,大家你一嘴我一嘴,村干部收集意见后组织调解,让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在螺溪镇保全村“幸福茶馆”法治宣讲互动环节,王某反映自己家新做的铁皮屋檐被邻居李某损坏了。村级人民调解员刘学明了解情况后组织双方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赖珺告诉记者,依托这些“幸福茶馆”,泰和县已累计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活动100余场,收集群众意见160余条,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和事项已全部得到圆满解决。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幸福茶馆”将继续“开门迎客”,村干部将定期进茶馆听民意、解民忧,做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
◎文/图 王琨 全媒体记者方维芳